來源:項目審批 作者:生環彩票争霸APP下载安装分局 發布時間:2019-11-14 【字體大小: 大 中 小】
經審議,我局擬於近日內批準《株洲宏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宏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新型電子元器件擴能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現就項目環評相關情況予以公示5個工作日。如有意見,請在公示期內向我局來信來電進行反映。
聯系電話:0731-28682775
聽證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以下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復決定提出聽證申請。
項目名稱 | 新型電子元器件擴能項目 |
建設單位 | 株洲宏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建設地點 | 株洲市彩票争霸APP下载安装區新華東路1297號 |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 株洲匯豐環保科技咨詢有限公司 |
項目概況 | 新建3棟生產研發廠房和1棟倒班房,項目分三期建設,其中:一期工程新建1號生產研發廠房(9層)建築面積14716.89m2和倒班房(6層)建築面積2340.60m2,將現有高能混合鉭電容器生產線和在建的高能混合鉭電容器擴建生產線、高分子鉭電容器生產線、片式鉭電容器生產線搬遷至一期新建1號生產廠房;二期工程拆除現有廠房4棟總建築面積32103.09m2,新建2號生產研發廠房(9層)建築面積13398.75m2;三期新建3號生產研發廠房(25層)建築面積19790.28m2,取代原規劃建設的1棟21層生產研發大樓總建築面積1.512萬m2,將原規劃布置在生產研發大樓中的10萬只/a高能混合鉭電容器生產線、新型低ESR有機高分子聚合物電容器生產線、研發中心等布置在新建3號生產研發廠房;配套建設給排水、供配電、城市燃氣等公共工程以及停車位、廠區道路、綠化景觀等附屬工程。總占地面積15891.02m2,總建築面積58603.96m2,容積率3.20,建築密度30.08%,綠化率14%,停車位310個(地上停車位72個,地下停車位238個)。產品方案為高能混合鉭電容器18萬只/年、高分子鉭電容器400萬只/年、高能鉭電容器10萬只/年、片式鉭電容器220萬只/年、有機聚合物鉭電容器2000萬只/年、有機聚合物鋁電容器3000萬只/年。一期工程計劃2020年6月建成投用,二期工程計劃2022年6月建成投用,三期工程計劃2024年6月建成投用。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本建設項目廢水汙染源包括生產廢水和員工生活汙水,項目建設采取雨汙分流、汙汙分流排水體制,員工生活汙水分別經各新建生產研發廠房化糞池處理達到GB8978-1996表4三級標準,生產廢水經新建廢水處理站處理達到GB8978-1996表4一級標準,經處理後的生產生活廢水分別匯入新華東路市政汙水管網送龍泉汙水處理廠進一步集中處理達到GB18918-2002一級A標準排入湘江。由於廢水及汙染物排放量均較小,對建寧港和湘江納汙江段水環境不會產生明顯的不利影響。廢氣汙染源主要是有機廢氣和食堂油煙廢氣。食堂油煙廢氣經油煙凈化器處理後從食堂樓頂達標排放,對環境空氣和保護目標的影響很小。各生產線有機廢氣分別采用“生產工序密閉+集氣罩收集+抽風機+活性炭吸附+樓頂排放”處理工藝,1號生產研發廠房、3號生產研發廠房分別設置內置煙道樓頂集中排放,有機廢氣VOCs有組織排放符合DB12/524-2014表2“電子工業”排放標準,VOCs無組織排放符合GB37822-2019附錄A表A.1“廠區內VOCs無組織排放限值”。估算模型計算結果表明,VOC正常排放,VOC最大落地濃度貢獻值增加較小,對廠址周邊區域環境空氣及保護目標的影響很小。本建設項目僅調整現有工程、在建工程、待建工程布局,不改變主要生產設備,主要噪聲設備及源強均與現有工程、在建工程、待建工程相應生產線的主要噪聲設備及源強相同,噪聲源強65~85dB(A)。建設單位將選購低噪設備,采用室內安裝、強噪設備減振、加強設備運行維護等綜合防治措施,廠界噪聲可達到GB12348-2008相應標準要求,對聲環境及保護目標的影響較小。本建設項目僅調整現有工程、在建工程、待建工程布局,項目實施後,各生產線固體廢物種類與數量與其對應的現有工程、在建工程和待建工程的生產線的固體廢物種類與數量相同。建設單位將對固體廢物進行分類收集,新建工業固體廢物貯存間暫存,新建工業固體廢物貯存間其貯存條件和貯存容量分別滿足GB18599-2001)及2013年修改單中要求和(GB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單中要求。在嚴格落實各類固體廢物安全處理處置措施的前提下,固體廢物不會對周邊環境造成汙染影響。本建設項目生產過程中主要環境風險物質有乙二醇、硫酸、磷酸、聚3,4-乙烯二氧噻吩等危險化學品和賦能廢液、被膜廢液、有機廢氣處理廢活性炭、廢潤滑油等危險廢物,危險化學品和危險廢物泄漏及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概率較低,在加強環境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應急預案、明確責任人員、落實防範措施的前提下,環境風險可控。 |
公眾參與情況 | 按《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生態環境部令第4號)執行。 |